python 用struct模块解决黏包问题
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5/1/11 浏览:2)

为什么会出现黏包现象:

  首先只有在TCP协议中才会出现黏包现象,是因为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,在发送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有缓存机制来避免数据丢失,因此,在连续发送小数据的时候,以及接收大小不符的时候容易出现黏包现象。本质还是因为我们在接收数据的时候不知道发送的数据的长短。

解决黏包问题

  在传输大量数据之前首先告诉接收端要发送的数据大小,如果想更漂亮的解决问题,可以通过struct模块来定制协议。

struct模块:

  功能:可以把一个类型,如数字,转成固定长度的bytes。

import struct

ret = struct.pack('i',456872783)   #'i'代表int,就是即将要把一共数字转换成固定长度(4个字节)的bystes类型
print(ret)

num = struct.unpack('i',ret)  #转换回来,返回一个元组
print(num[0])  #提前元组中的值得到4096

解决黏包问题:

  服务端:

import struct
import socket
sk = socket.socket()
sk.bind(('127.0.0.1',8080))
sk.listen()
conn,addr = sk.accept()
while True:
  cmd = input('>')
  if cmd == 'q':   #当输入‘q'时,结束,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'q'。
    conn.send(b'q')
    break
  conn.send(cmd.encode('gbk'))  #将输入的cmd命令发送给客户端
  num = conn.recv(4)   #接收字节信息(返回的消息长度信息)。
  num = struct.unpack('i',num)[0]   #将接收的字节码转化为原来的类型并放在一个元组里面,后面加[0]是提前出元组中的值。
  res = conn.recv(int(num)).decode('gbk')   #接收长度为num 的消息。
  print(res)   #打印
conn.close()
sk.close()

  客户端:

import struct
import socket
import subprocess

sk = socket.socket()
sk.connect(('127.0.0.1',8080))
while True:
  cmd = sk.recv(1024).decode('gbk')  #接收服务端发送来的cmd命令
  if cmd == 'q': #当接收到‘q'时,结束。
    break
  # 在客户端执行接收到的cmd命令。并将正确的消息和错误的消息分别放入stdout和stderr管道。
  res = subprocess.Popen(cmd,shell=True,stdout=subprocess.PIPE,stderr=subprocess.PIPE)
  std_out = res.stdout.read()   #读取管道内正确的消息
  std_err = res.stderr.read()   #读取管道内错误的消息
  len_num = len(std_out)+len(std_err)   #计算正确和错误消息的总长度
  num_by = struct.pack('i',len_num)    #将消息总长度转换成长度为4的字节码
  sk.send(num_by)   #发送消息长度信息
  sk.send(std_out)  #发送正确消息
  sk.send(std_err)   #发送错误消息

sk.close()

以上就是python 用struct模块解决黏包问题的详细内容,更多关于python struct模块的资料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!

一句话新闻

微软与英特尔等合作伙伴联合定义“AI PC”:键盘需配有Copilot物理按键
几个月来,英特尔、微软、AMD和其它厂商都在共同推动“AI PC”的想法,朝着更多的AI功能迈进。在近日,英特尔在台北举行的开发者活动中,也宣布了关于AI PC加速计划、新的PC开发者计划和独立硬件供应商计划。
在此次发布会上,英特尔还发布了全新的全新的酷睿Ultra Meteor Lake NUC开发套件,以及联合微软等合作伙伴联合定义“AI PC”的定义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