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4/10/31 浏览:2)
仓颉输入法 是一种常用的中文输入法,由有“中文电脑之父”称誉的台湾人朱邦复先生于1976年创制。初期只有繁体字版本,原名“形意检字法 ”,用以解决电脑处理汉字的问题,包括汉字输入、字形输出、内码储存、汉字排序等。朱邦复发明此输入法时正值他为三军大学发展中文通讯系统之际,为纪念上古时期仓颉造字之精神,蒋纬国于1978年将此输入法重新定名为“仓颉输入法”。1980年,与宏碁公司共同发表世上首部具有「中文操作系统、中文程式语言、中文套装软体」之中文电脑—天龙中文电脑。
仓颉输入法适用于多种平台,主流操作系统和大部分电子辞典均有内嵌。一些线上汉字字典也采用仓颉编码作为检索工具。
1980年代初期,朱邦复在个人电脑上设计中文系统,以仓颉码为其根本,收字数万,效率甚高。
1982年,朱邦复登报公开放弃仓颉输入法专利权,并且极力推动电脑之中文化。现今大部分操作系统,甚至一些电子辞典皆附有仓颉输入法,为正体中文世界最普及的形码输入法。[1]。
朱邦复本来想根据其“汉字基因”理论,建立一套“仓颉系统”,用仓颉码统一处理汉字的形、音、义、码、序、辨等六大问题。其中仓颉码的原始目的是汉字检索及排序,其取码具有字首及字身的概念,以字首做为分类,字身做为补充,如此便可让电脑“理解”汉字,进而达到组字、字义理解,甚至与人沟通的功能。
仓颉输入法的设计原意不单用来输入,更是一个整合的中文系统。汉字以仓颉码为内码,使汉字的字序
分明,新字随时添加,没有大五码和统一码的收字不足,字序混乱的缺点。输出方面,汉字字形产生器以仓颉码为基本,自动产生字形。不需储存每一个字的字形,大大减少所需记忆空间。(例如朱邦复于1989年推出用第五代仓颉的聚珍整合系统,提供符合汉字结构的字数百万,有七万为实际用字。)由于输入输出统一以仓颉处理,取码可以与字形一致。现时以第六代仓颉(又称苍颉)为内核的中文系统,用来建构收录中国历代文献的汉文史资料库,仓颉系统的优点得到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