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4/11/5 浏览:2)
《本草纲目》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,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。李时珍字东璧,晚号濒湖山人。李时珍收到家庭氛围熏陶,精于研读医书与医药,发现本草一书历代的。注解者谬误很多,属于他考古证今并且辨疑订误。
李时珍为后世编撰《本草纲目》,写了二十七年,考察了各种药物,花甲之年仍千里求序,他虽未看到《本草纲目》刊行,抱有遗憾,但是他却也千古流芳,其《本草纲目》更是对世界影响深远,被誉为“不朽医典”
李时珍(1518年~1593年),字东璧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出生于湖北蕲春县蕲春镇东长街之瓦屑坝(今博士街),明朝著名医药学家,被后世尊为“药圣”。
其祖父是走方郎中,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,曾任太医院例目。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,生活艰苦,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。
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,中秀才而归,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,并不热衷于科举,其后曾三试不第,故决心弃儒学医,钻研医学。
李时珍20岁那年,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。洪水刚过,瘟疫开始蔓延,李时珍随父诊病,医名日显。
这天,李时珍正在诊病,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。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告诉李时珍,他爹吃了这江湖郎中开的药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
他去找郎中算账,郎中硬说药方没错,让李时珍给看看评评理。说完把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,李时珍抓起药渣,仔细闻?了闻,又放在嘴里嚼,然后?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,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。众人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。
李时珍意识到,古药书籍确实存在着一些漏误。若不及早订正,轻者耽误治病,重者害人性命。
嘉靖三十年(1551年),李时珍33岁时,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,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“奉祠正”,兼管良医所事务。
嘉靖三十五(1556年)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,授“太医院判”职务。三年后,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。任职一年,便辞职回乡。
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,以自己的字——东璧为堂号,创立了东璧堂。
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,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,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。
何谓“本草”?
所谓本草,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。它包括众多植物、动物和矿物。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以植物为本,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称为“本草”。
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34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。
李时珍未料到,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,对它们的性状、习性和生长情形,很难全部心中有数。
在他父亲的启示下,李时珍认识到,“读万卷书”固然重要,但“行万里路”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于是,他便行走四方,进行考察。
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,于万历六年(1578年)完成《本草纲目》初稿,时年61岁。后又?增删?十载?,前后共计40年。
古代的印刷自然不可能和如今相比,成本很高。更何况《本草纲目》共计192万余字,书中还有配图。刊行难度极大,若非有文坛大家王世贞为之作序的话,根本没有人愿意刊行。
花甲之年的李时珍千里迢迢背着几十卷书稿,从湖北蕲春赶到江苏太仓,恳请王世贞为书稿赐序。李时珍千里求序的举动,感动了王世贞,在认真查看了书稿后,王世贞认为《本草纲目》确实意义重大,欣然为之作序。
有了文坛领袖王世贞为之作序,由此金陵的出版商便同意印刷刊行了,但是这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。
万历二十一年(公元1593年),李时珍带着未能看到《本草纲目》刊行版的遗憾离开了人世。
万历二十五年(1596年),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,《本草纲目》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
中国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尝百草,而明代的李时珍编撰《本草纲目》,走遍千山万水,一一探究药材特性,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“一代神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