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4/12/22 浏览:2)
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诗人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寥寥数语,几句白描,却将大漠的荒凉壮阔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一句“春风不度”,大约是玉门关外寂寥景象最生动的体现。
凉州词,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,不少达官显贵、文人骚客都曾为其填写唱词。
所以“凉州”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露脸,当诗句词曲一出,苍凉的边塞气息便迎面而来!
凉州在成为武威市一个普通县区的名称之前,曾经是包括整个河西之地在内的大行政区。
汉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,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,除京师附近七郡外,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,史称“十三刺史部”。
凉州,便是这十三州之一,其下辖陇西、天水、安定、北地、酒泉、张掖、敦煌、武威、金城、西海10郡,治在陇县(今陕西省陇县)。
辖域约为今甘肃、宁夏、青海三省区湟水流域,陕西省定边、吴旗、凤县、略阳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地。
至于为什么叫凉州,那得名倒是简单,因为这里“地处西方,常寒凉也”,也就是说,就是因为冷。
诗中的“玉门关”属于凉州地区,是古代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交通的要道,重要的军事要塞。
玉门关的得名,也正是因为丝绸之路贯通以后,商人往来不绝,西域于阗(今新疆和田)的美玉经此关进入中原,故名玉门关。
但诗人王之涣为什么会说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呢?
因为玉门关所处河西走廊西端,是明显的大陆性气候,南面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,西面帕米尔高原又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;
东面太平洋暖湿气流远途跋涉而来,最多就到玉门关,北面更是蒙古高原......
所以玉门关外就是荒漠苦寒之地,这就是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的原因了。
而且在上一句“羌笛何须怨杨柳”中的“柳”和“留”谐音,古人离别时多有折柳枝以寄别情的风俗,唐朝时尤其流行。
玉门关外春风吹不到,想折个柳枝都是不可能的。
纵观此诗下来,我们可以看出王之涣这个人,虽然没有当过大官,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参过军。
可是他写的《凉州词》,却并誉为唐绝句压卷之作。也只有盛唐,才能赋予诗人们如此浪漫豪迈的情怀。
与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相媲美的还有王翰的一首《凉州词》:“王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
将战争的冷酷无情,边塞的天高地阔描写的淋漓尽致!
一边是长安的盛世繁华,一边是边塞的大漠孤烟。盛唐少不了长安街的酒香与歌声,同样也少不了这气势如虹的战场。
在这里盛唐向强汉致意,因此在凉州这片土地上,是两朝盛世的浓缩!